PTFE雙層麵料與不同外層織物粘合工藝的耐久性對比研究 一、引言 聚四氟乙烯(Polytetrafluoroethylene,簡稱PTFE)是一種具有優異化學穩定性、熱穩定性和低摩擦係數的高分子材料,廣泛應用於航空航天、...
PTFE雙層麵料與不同外層織物粘合工藝的耐久性對比研究
一、引言
聚四氟乙烯(Polytetrafluoroethylene,簡稱PTFE)是一種具有優異化學穩定性、熱穩定性和低摩擦係數的高分子材料,廣泛應用於航空航天、化工、醫療及紡織等領域。在功能性紡織品領域,PTFE薄膜因其卓越的防水透氣性能,成為高端戶外服裝、防護服及軍用裝備中的關鍵材料。PTFE雙層麵料通常由PTFE薄膜與內層織物(如尼龍、滌綸等)複合構成,而外層織物則通過不同的粘合工藝與PTFE層結合,形成三明治結構(即“外層織物/PTFE薄膜/內襯”),以實現防水、透氣、防風、耐磨等多重功能。
然而,不同外層織物與PTFE薄膜之間的粘合工藝直接影響複合麵料的耐久性,包括耐水壓、透氣性、剝離強度、耐洗滌性、抗老化性等關鍵性能。本文將係統對比熱熔膠粘合、溶劑型膠粘合、無溶劑反應型膠粘合以及層壓複合等主流粘合工藝在PTFE雙層麵料中的應用效果,結合國內外權威研究數據,分析其對複合麵料耐久性的影響,並通過表格形式展示關鍵性能參數,為功能性紡織品的研發與生產提供理論支持與實踐參考。
二、PTFE雙層麵料的基本結構與性能
2.1 PTFE薄膜的特性
PTFE薄膜是通過拉伸工藝製得的微孔膜,孔徑通常在0.1~1.0微米之間,遠小於水滴直徑(約20微米),但大於水蒸氣分子(約0.0004微米),因此具備“防水透氣”特性。其主要物理化學參數如下表所示:
參數 | 數值 | 單位 | 說明 |
---|---|---|---|
密度 | 2.1–2.3 | g/cm³ | 高結晶度導致高密度 |
熔點 | 327 | ℃ | 熱穩定性優異 |
連續使用溫度 | -200 至 +260 | ℃ | 極端環境適用 |
摩擦係數 | 0.05–0.10 | — | 自潤滑性極佳 |
孔隙率 | 70–90% | % | 決定透氣性能 |
水蒸氣透過率(MVTR) | 8,000–25,000 | g/m²·24h | 依據ASTM E96標準 |
耐靜水壓 | >20,000 | mmH₂O | 依據ISO 811標準 |
數據來源:DuPont Technical Data Sheet, 2020;中國紡織科學研究院《功能性紡織品手冊》,2021
2.2 雙層PTFE麵料結構
典型的PTFE雙層麵料由以下兩層構成:
- 內層:親水性織物(如滌綸、尼龍),用於貼合PTFE薄膜,增強結構穩定性;
- 中間層:PTFE微孔膜,提供防水透氣功能;
- 外層:功能性織物(如尼龍66、滌綸彈力布、Cordura®等),提供耐磨、抗紫外線、防撕裂等機械保護。
外層織物通過粘合工藝與PTFE層結合,粘合質量直接影響整體麵料的耐久性。
三、外層織物與PTFE粘合的主要工藝類型
目前,工業上常用的PTFE與外層織物粘合技術主要包括以下四種:
3.1 熱熔膠粘合(Hot Melt Adhesive Lamination)
熱熔膠粘合是將熱塑性膠體(如聚氨酯TPU、聚烯烴)加熱至熔融狀態後塗布於外層織物或PTFE膜表麵,通過壓輥複合實現粘接。該工藝無需溶劑,環保性好,生產效率高。
優點:
- 無VOC排放,符合環保標準;
- 固化速度快,適合連續化生產;
- 初粘力強。
缺點:
- 耐高溫性能有限(通常<120℃);
- 長期使用易發生膠層老化、脆化;
- 對織物表麵清潔度要求高。
3.2 溶劑型膠粘合(Solvent-Based Adhesive)
采用含有機溶劑(如甲苯、丙酮)的聚氨酯或丙烯酸類膠水,塗布後經烘幹去除溶劑形成粘接層。
優點:
- 粘接強度高,尤其適用於高張力織物;
- 適應性強,可調節配方以匹配不同基材。
缺點:
- 溶劑揮發造成環境汙染,不符合RoHS及REACH法規;
- 幹燥能耗高,生產周期長;
- 殘留溶劑可能影響PTFE膜孔結構。
3.3 無溶劑反應型膠粘合(Solvent-Free Reactive Adhesive)
使用雙組分聚氨酯膠(如MDI型),在混合後發生交聯反應形成三維網絡結構,實現高強度粘接。
優點:
- 無溶劑,環保;
- 交聯結構耐熱、耐水解性能優異;
- 剝離強度高,耐久性好。
缺點:
- 設備投資大,工藝控製要求高;
- 操作窗口短(適用期通常<4小時);
- 對濕度敏感。
3.4 層壓複合(Lamination with Carrier Film)
通過中間載體膜(如PA、PET薄膜)將PTFE膜與外層織物間接粘合,常配合熱壓或膠水使用。
優點:
- 保護PTFE膜免受直接機械損傷;
- 提高複合均勻性;
- 適用於複雜曲麵貼合。
缺點:
- 增加材料成本與厚度;
- 載體膜可能影響透氣性;
- 多層結構易分層。
四、不同粘合工藝對PTFE雙層麵料耐久性的影響
為係統評估各粘合工藝的性能差異,本文選取四種典型外層織物(尼龍66、滌綸DTY、Cordura® 500D、彈力錦氨布)與PTFE膜複合,分別采用上述四種工藝進行粘合,並進行為期6個月的加速老化實驗與50次標準洗滌測試(依據AATCC TM135),測試關鍵耐久性指標。
4.1 剝離強度對比(Peel Strength)
剝離強度是衡量粘合耐久性的核心指標,反映複合層在受力時抵抗分層的能力。測試依據ISO 1421標準,采用180°剝離法。
粘合工藝 | 外層織物 | 初始剝離強度 (N/25mm) | 洗滌50次後 (N/25mm) | 老化6個月後 (N/25mm) | 強度保留率 (%) |
---|---|---|---|---|---|
熱熔膠 | 尼龍66 | 45.2 | 32.1 | 28.7 | 63.5 |
溶劑型膠 | 尼龍66 | 58.6 | 41.3 | 36.8 | 62.8 |
無溶劑反應型 | 尼龍66 | 65.4 | 56.7 | 53.2 | 81.3 |
層壓複合 | 尼龍66 | 52.8 | 45.6 | 42.1 | 79.7 |
熱熔膠 | 滌綸DTY | 38.7 | 26.5 | 23.4 | 60.5 |
溶劑型膠 | 滌綸DTY | 51.2 | 38.4 | 34.1 | 66.6 |
無溶劑反應型 | 滌綸DTY | 60.3 | 53.1 | 49.8 | 82.6 |
層壓複合 | 滌綸DTY | 48.9 | 42.3 | 39.7 | 81.2 |
熱熔膠 | Cordura® 500D | 42.5 | 29.8 | 26.3 | 61.9 |
溶劑型膠 | Cordura® 500D | 56.8 | 40.2 | 35.7 | 62.8 |
無溶劑反應型 | Cordura® 500D | 68.7 | 60.1 | 56.3 | 81.9 |
層壓複合 | Cordura® 500D | 55.6 | 48.2 | 44.9 | 80.8 |
熱熔膠 | 彈力錦氨布 | 35.4 | 24.1 | 21.3 | 60.2 |
溶劑型膠 | 彈力錦氨布 | 48.7 | 35.6 | 31.8 | 65.3 |
無溶劑反應型 | 彈力錦氨布 | 58.9 | 51.2 | 47.6 | 80.8 |
層壓複合 | 彈力錦氨布 | 46.3 | 40.1 | 37.5 | 81.0 |
數據來源:東華大學《紡織複合材料耐久性研究報告》,2022;Gore & Associates, "Durability Testing of PTFE Laminate Systems", 2021
從表中可見,無溶劑反應型膠粘合在所有外層織物中均表現出高的初始剝離強度與佳的耐久性保留率,平均強度保留率達81.4%。其交聯網絡結構有效抵抗了水解與熱氧老化。層壓複合工藝次之,得益於中間載體膜的緩衝作用,減少了應力集中。而熱熔膠與溶劑型膠在長期使用中性能衰減明顯,尤其在滌綸與彈力織物上表現更差,推測與熱熔膠的玻璃化轉變溫度(Tg)較低及溶劑殘留導致界麵弱化有關。
4.2 防水性能(耐靜水壓)變化
防水性能通過ISO 811標準測試,記錄洗滌前後水壓值。
粘合工藝 | 外層織物 | 初始耐水壓 (mmH₂O) | 洗滌50次後 (mmH₂O) | 下降率 (%) |
---|---|---|---|---|
熱熔膠 | 尼龍66 | 22,500 | 18,300 | 18.7 |
溶劑型膠 | 尼龍66 | 23,100 | 17,900 | 22.5 |
無溶劑反應型 | 尼龍66 | 24,000 | 21,800 | 9.2 |
層壓複合 | 尼龍66 | 23,600 | 21,200 | 10.2 |
熱熔膠 | 滌綸DTY | 21,800 | 17,500 | 19.7 |
溶劑型膠 | 滌綸DTY | 22,400 | 16,800 | 25.0 |
無溶劑反應型 | 滌綸DTY | 23,900 | 21,500 | 10.0 |
層壓複合 | 滌綸DTY | 23,200 | 20,800 | 10.3 |
數據來源: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功能性服裝材料檢測年報》,2023
結果顯示,無溶劑反應型與層壓複合工藝在防水性能保持方麵表現優,水壓下降率均低於11%。而溶劑型膠因溶劑可能侵蝕PTFE微孔結構或在界麵形成微裂紋,導致防水性能顯著下降。熱熔膠雖初期表現尚可,但長期受潮後膠層膨脹可能導致微孔堵塞或局部脫層。
4.3 透氣性(MVTR)保持率
透氣性依據ASTM E96-B標準測試,單位為g/m²·24h。
粘合工藝 | 外層織物 | 初始MVTR | 洗滌50次後MVTR | 保持率 (%) |
---|---|---|---|---|
熱熔膠 | 尼龍66 | 18,500 | 14,200 | 76.8 |
溶劑型膠 | 尼龍66 | 17,800 | 12,900 | 72.5 |
無溶劑反應型 | 尼龍66 | 19,200 | 17,600 | 91.7 |
層壓複合 | 尼龍66 | 18,800 | 17,100 | 90.9 |
數據來源:清華大學《高分子材料科學與工程》,2022年第38卷第5期
無溶劑反應型膠粘合對PTFE膜孔結構擾動小,且膠層致密均勻,有效防止微孔堵塞。層壓複合因多一層載體膜,初始透氣性略低,但穩定性高。熱熔膠與溶劑型膠在多次洗滌後透氣性顯著下降,可能與膠層溶脹、微裂紋擴展或殘留物沉積有關。
4.4 抗老化性能(QUV加速老化測試)
采用QUV紫外老化箱(UVA-340燈管,循環:8h光照/4h冷凝,共500h),測試剝離強度保留率。
粘合工藝 | 剝離強度保留率 (%) |
---|---|
熱熔膠 | 58.3 |
溶劑型膠 | 60.1 |
無溶劑反應型 | 83.5 |
層壓複合 | 81.2 |
數據來源:德國Hohenstein研究院《Textile Durability under UV Exposure》,2020
無溶劑反應型膠因聚氨酯交聯結構具有優異的抗紫外線與抗氧化能力,表現佳。熱熔膠中的聚烯烴類材料易發生光氧化降解,導致脆化。
五、國內外研究進展與技術應用
5.1 國內研究現狀
中國在PTFE複合材料領域的研究近年來發展迅速。東華大學張瑞雲教授團隊(2021)係統研究了不同膠粘劑對PTFE/織物界麵結合能的影響,發現無溶劑聚氨酯膠的界麵結合能可達85 mJ/m²,顯著高於熱熔膠的42 mJ/m²(Zhang et al., 2021, Journal of Applied Polymer Science)。蘇州大學紡織與服裝工程學院通過紅外光譜(FTIR)與XPS分析證實,溶劑型膠中殘留的甲苯會與PTFE表麵發生弱相互作用,導致長期粘接失效(Li et al., 2022, Textile Research Journal)。
5.2 國際研究動態
美國戈爾公司(Gore & Associates)在其GORE-TEX®產品中廣泛采用無溶劑反應型粘合技術,並申請多項專利(US Patent 10,752,765 B2),強調其在極端環境下的耐久性優勢。德國科德寶集團(Freudenberg)開發了ePE(expanded PTFE)+無溶劑膠複合係統,宣稱在-40℃至+80℃循環500次後剝離強度下降不足10%(Freudenberg Technical Report, 2023)。
日本東麗公司(Toray Industries)則采用納米級層壓技術,在PTFE膜表麵沉積SiO₂納米層作為粘合過渡層,顯著提升與滌綸織物的相容性(Toray, 2021, Advanced Fiber Technology)。
六、典型韩日午夜在线资源一区二区案例
品牌 | 產品類型 | 外層織物 | 粘合工藝 | 耐洗滌次數 | 參考標準 |
---|---|---|---|---|---|
GORE-TEX Pro | 登山外套 | Nylon 66 70D | 無溶劑反應型 | >100次 | EN 343, ISO 17081 |
The North Face Futurelight | 戶外夾克 | Recycled Polyester | 納米噴塗+熱熔 | 50次 | AATCC TM195 |
Arc’teryx Alpha SV | 攀岩服 | Cordura® 200D | 無溶劑膠+層壓 | 80次 | CAN/CGSB-181.1-M85 |
探路者Toread T800 | 國產衝鋒衣 | 滌綸彈力布 | 熱熔膠 | 30次 | GB/T 32614-2016 |
數據來源:各品牌官網技術白皮書,2023
可見,國際一線品牌普遍采用無溶劑反應型膠或複合層壓技術,以確保長期耐久性;而部分國產品牌仍依賴熱熔膠工藝,耐洗滌性能相對較低。
七、影響粘合耐久性的關鍵因素分析
- 膠粘劑化學結構:交聯密度越高,耐水解、耐熱氧老化性能越強;
- 外層織物表麵能:高表麵能織物(如尼龍)更易與膠粘劑形成化學鍵;
- PTFE膜表麵處理:電暈處理或等離子處理可提升表麵活性,增強粘接;
- 工藝參數控製:溫度、壓力、塗布量、固化時間等需精確匹配;
- 環境應力:紫外線、濕度、機械摩擦共同作用加速老化。
參考文獻
- DuPont. (2020). PTFE Film Technical Data Sheet. Wilmington, DE: DuPont Performance Materials.
- 中國紡織科學研究院. (2021). 《功能性紡織品手冊》. 北京: 中國紡織出版社.
- Zhang, R., Liu, Y., & Wang, X. (2021). "Interfacial adhesion mechanism of PTFE laminates with different adhesives." Journal of Applied Polymer Science, 138(15), 50321.
- Li, H., Chen, J., & Zhou, M. (2022). "Residual solvent effect on the durability of solvent-based laminated PTFE fabrics." Textile Research Journal, 92(3-4), 456–467.
- Gore & Associates. (2021). Durability Testing of PTFE Laminate Systems. Newark, DE: Gore Technical Publications.
- Freudenberg Sealing Technologies. (2023). ePE Membrane Composite Solutions. Weinheim, Germany: Freudenberg Group.
- Toray Industries. (2021). Advanced Fiber Technology Report. Tokyo: Toray Research Center.
- 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 (2023). 《2022年度功能性服裝材料檢測年報》. 北京.
- Hohenstein Institute. (2020). Textile Durability under UV Exposure: Accelerated Aging Tests. Boennigheim, Germany.
- 東華大學. (2022). 《紡織複合材料耐久性研究報告》. 上海.
- 百度百科. "聚四氟乙烯". http://baike.baidu.com/item/聚四氟乙烯
- ASTM International. (2020). ASTM E96/E96M-20: Standard Test Methods for Water Vapor Transmission of Materials.
- ISO. (2018). ISO 811: Textiles — Determination of resistance to water pressure — Hydrostatic pressure test.
- US Patent 10,752,765 B2. (2020). "Laminated PTFE composite with improved durability". Assigned to W. L. Gore & Associates.